众所周知,日本市场对进口车较为苛刻,在全球汽车行业,甚至被称为“进口车的坟墓”。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其国内几乎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就算进口车排名第一的梅赛德斯·奔驰,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也仅为1%左右。
门槛虽高,日本却是全球重要汽车市场,而且电动汽车普及率较低,海外电动汽车企业如果进军日本市场,就意味着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巧夺先机”。
日本汽车进口商协会(JAIA)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进口车销量(日本厂商除外)比减少7%。但是,纯电动汽车(EV)增加17%。中国比亚迪(BYD)增加88%,达到1084辆,从上年同期的第19位上升到第14位。
近期,比亚迪在日本市场还推出第三款电动汽车“海豹”,定位是纯电动轿跑,进一步深耕日本乘用车市场,其竞争力和增长潜力也引发日本汽车界的广泛关注。
在这种机遇风险并存的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为什么能在日本成功“圈粉”?
谈及为何选择中国电动汽车,购买比亚迪汽车的日本用户尾形评价称,这款车在价格、安全配置、驾乘体验、销售方式上都符合他的期待。“在新闻中看到比亚迪的车,首先被价格吸引,而且所有安全设备都包括在标准配置中,这让我感觉到他们是在认真做产品。”
世上的事,最怕认真二字。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正是凭借其精工、科技、安全、舒适等亮点,逐渐赢得日本消费者的信任。其在每个环节上的“认真”,都卓有成效地成就了其“安身立命”的今天,改变了日本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也成功“圈粉”日本客户。
汽车界业内人士又怎么看中国电动汽车?日本汽车领域自媒体人加藤博人评价称,比亚迪在驾驶感受、操控性等方面表现优异,已逐渐确立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多年的造车经验在其电动汽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一点是新兴制造商还无法赶上的。”
由此可鉴,尽管日本市场对进口车较为苛刻,但不得不说,比亚迪依然取得了成功,
从2015年比亚迪正式踏足日本市场,至今已是近十年时间,比亚迪目前已在日本开设了近60家门店,同时计划实现在2025年年底前在日开设100家门店的目标。
比亚迪汽车日本公司社长东福寺厚树曾表示,公司计划每年在日本推出一款新车型。“我们希望成为日本进口电动车的领跑者。”
其实,除了比亚迪,近年来中国不少电动汽车品牌也都在纷纷尝试开拓日本市场——北汽新能源计划今年推出一款针对日本市场的高端智能电动极狐车型;一汽集团在大阪开设红旗(日本)体验店……未来,中国电动汽车与中国制造在日本市场会否迎来广阔前景,又能否成为日本进口电动车领跑者?
成为日本进口电动车领跑者,对于中国车企品牌而言,说是“胜券在握”并非言过其实:一是得益于日本市场存在的电动汽车客观需求。日本汽车进口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财年,日本市场的外国产纯电动汽车新车销量,已连续五年持续增长;二是日本政府在此领域政策“力挺”。日本政府计划在2035年前实现在日本销售的新车全部为电动汽车,并出台政府补贴等政策支持汽车电动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