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居一哥”接连关店,中国市场不香了?
时间:1751010786623 来源:东方新报网原创
作者:柯本

2025年3月以来,有着日本“家居一哥”之称的宜得利(NITORI)已在中国大陆关店20多家,8月北京又有一家店面即将关闭。

宜得利被视为日本国民品牌,以“平价+高质”俘获了很多民众芳心。2014年正式进入中国武汉,后来进驻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在选址上,宜得利最初也更愿入驻永旺、伊藤洋华堂等日资购物中心。有日本品牌托底、靠着亲民价格,宜得利在中国大陆一度高歌猛进,店面总数很快破百。不过,大面积开店,并未换来业绩的同步增长。

宜得利在华关店,是因中国市场不香了吗?显然不是。

数据显示,2028年中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5.1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智能家居成为增长最快领域‌。另一方面,中国本土的一些竞争对手目前仍在增设门面,业绩持续飘红。

宜得利当下在中国“遇冷”,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宜得利刚进中国时,日本招牌在中国消费者眼中仍有很强号召力,永旺等购物中心在中国也不缺人气。宜得利与日资背景的购物中心“捆绑”,既是“借力”,也是强强联合,这成为它前期在中国打开市场的重要助推力。不过,近年服务体验升级的中国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后,日本购物中心曾经的光环有所减弱,也给宜得利的人气和业绩造成了压力。

宜得利在华“遇冷”,也与其他几个“硬伤”有关。

品牌知名度不高。中国市场早已是群雄逐鹿,各个领域卷得直冒火星,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任何品牌而言,不能只顾埋头做产品,也要会吆喝,会广而告之。与活跃在中国的“宜家”“无印良品(MUJI)”等竞争对手相比,宜得利的存在感的确不太高。

品牌定位不清晰。有了品牌定位,才能聚拢起一批铁粉。缺乏独特定位,就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目前宜得利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有的走清新淡雅、个性时尚路线,主要吸引年轻人;有的聚焦高品质实木、绿色环保路线,主要瞄准中高端消费者。宜得利初入中国时,主打日式风格和亲民价格,这一定位get到了一些消费者的痒点,但随着中国电商平台不断将价格打下来,日系风格不再是稀缺品,宜得利的定位显得有些模糊。

线上渠道发力不足。选择丰富、对比方便、价格亲民等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转战线上购物。宜得利虽然近年来也尝试线上营销,但与同行相比力度不够、投入不足,线下门店仍是主要营销渠道。

宜得利若想扭转在华颓势,必须调整打法,就以上问题做出优化。宜得利还要意识到,中国年轻人是潮流时尚的追赶者,得年轻人者得天下。未来,宜得利的家居产品还须加大创新,融入更多智能化、数字化的元素,吸引中国年轻消费者。

宜得利在中国的境遇,也是对其他日本品牌的警示:中国市场早已从“盲目追洋”转向“理性择优”,吃历史老本显然行不通。只有与时俱进,俯下身子倾听消费者心声,以创新迎接市场变化,才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