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究竟难在哪里?
时间:1634540540084 来源:东方新报
作者:栾殿武(图/文)

【引言】在日本读书,生活,工作,遇到过各种问题,遭遇过各种场面,会用日语聊天,说笑话,还会用日语演讲,致辞,辩论,吵架,同声传译,甚至用日语谈恋爱,本以为完全掌握了日语,但是细想起来,日语还有很多难点……。



日语和中文一样,有很多汉字,非汉字文化圈的人感觉如天书一般,望而却步。对于看“天书”的感受,我本人曾经有过亲身体验。记得以前有一次在韩国牙山集市里小饭馆吃饭,墙上的菜单全是韩文,没有照片,那时的感觉就是看“天书”。

老板娘不懂英语,也不懂日语,更不懂中文,无奈最后只能随便点了一个,端上来才知道是汤面。算是歪打正着。

中国的大学生爱学日语,一是喜欢动漫,二是因为有汉字。日本的大学生也爱选中文,这是因为很多学校新生必修第二外语,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为普及语言助力,二是以为中文有汉字容易学,其实,中日两国的学生的观念都有误区。



日语的汉字和中文有不同之处,中国的汉字数量多,笔画多,而日语的汉字难在发音多种多样,对于日本人来说,很简单的汉字,但是对外国人来说,记住各种读音却很难。

比如:3月1日は日曜日で祝日、晴れの日でした。

(さんがつついたちはにちようびでしゅくじつ、はれのひでした)

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3月1日是星期天,假日,晴天(或是值得庆祝的纪念日)。

这句话中一共有五个“日”字,但是读音都不相同。

除此之外,日字还有很多种读法,例如:今日(きょう、こんにち)、昨日(きのう、さくじつ)、一昨日(おととい、いっさくじつ)、明日(あした、あす)、明後日(あさって)、2日(ふつか)、明日香(あすか)、日本(にほん、にっぽん)、这些“日”字的读音都各不相同。

学过日语的都知道,日语中分音读和训读。

日语的汉字念法最大的难处就是没有规律,例如:佛这个字不但简写成“仏”、而且还有三个发音,“ぶつ”和“ふつ”是音读,“仏教”“仏法”等念“ぶつ”。谈到“仏蘭西“等国名时用“ふつ”,而“ほとけ”是训读,一个是指佛教和佛像,另外一个是指故去的人。

所谓音读就是从中国大陆传来的发音,而训读是日本本土语言的发音。

中国大陆传来的词汇的音读又分三种:吴音,汉音,唐音。

吴音是奈良时代以前传入日本的,主要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发音。

汉音是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由弘法大师等留学僧在唐朝的长安学习模仿后传入日本的,主要是洛阳和长安等北方的发音。

唐音是镰仓时代至江户时代由传入日本的。

具体来说,“行”这个字有三种念法,吴音念“ぎょう”(行列、ぎょうれつ),汉音念“こう”(行動、こうどう),唐音念“あん”(行灯、あんどん)。

另外,“明”字也有三种读法,吴音读“みょう”(明日、みょうにち)、汉音读“めい”(明白、めいはく)、唐音读“みん”(明朝、みんちょう)。

其中汉音是正音,最有规律。当年,朝廷曾经发下圣谕,让和尚们都学习汉音。



近代初期日本翻译的许多西方社会文化的词汇也都是使用汉音,这些词汇后来又逆向由大清和民国时代的留学生带回了中国,所以很多词汇现在中日两国共享,例如:社会、经济、艺术、商业、自然、体育、革命、阶级、干部、交流、电话等等。

吴音据说最早由百济人传到日本的,所以日本的佛教中的词汇以及和尚念经都是吴音,比如“利益”这个词,汉音念成“りえき”和中文的意思一样,但是吴音却念成“りやく”,表示佛祖的恩赐。

另外,“食堂”用汉音念是“しょくどう”,基本上和中文一样,而寺庙中吃斋饭的地方则是“じきどう”,日本固执地传承了这些词汇的发音,吴音通过留学僧和东渡日本的中国僧人们的口传传承至日本,大多带有中国古代方言的发音,所以读法也多种多样。

现在日本的和尚念经,基本上是日本人也听不懂,中国人也听不懂,这才是真正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唐音是由临济宗和曹洞宗的禅僧和商人传入日本的,主要也是佛教经典的读法。现在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是“饅頭”(まんじゅう),“行脚”(あんぎゃ),“吊灯”(ちょうちん)等词汇。

除了“日”字之外,还有“生”字的读音比较复杂。

例如:生い立ち(おいたち)、壬生(みぶ)、弥生(やよい)、早生(わせ)、晩生(おくて)、生きる(いきる)、生まれる(うまれる)、生える(はえる)、生(なま)、生す(むす)、生る(なる)、生す(なす)、生かす(いかす)、生やす(はやす)、生ける(いける)、生憎(あいにく)、生粋(きっすい)、平生(へいぜい)、生業(なりわい)、生け贄(いけにえ)、生命(いのち)、生活(せいかつ)、生涯(しょうがい)、大往生(だいおうじょう)等等。

如果在加上人名和地名,那“生”的念法就更多了。比如麻生,福生,壬生川,竹生岛,七生。

在中日两国的交流中,留学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日本的留学僧带回了中国的语言,其中包括文字和发音。近代,中国的留学生带回了日本的语言,其中主要是词汇。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人来说,学日语还有一个难处就是日语有长短音,中文当中一个字一个音,都是一拍,不分长短,而日语短音是一拍,长音是两拍,长音和短音组成的词节拍不同,所以中国人初学日语时总讲不好。

长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比如:“きょうと”(京都),“きょうとう”(教頭=教务主任)。

其实,长音对于日本人来说,也是难点之一。不是发音,而是书写方法。

表示长音的假名有两个规则,这个比较好记。

一是五十音图中的あ段、い段、う段的长音直接用相应的元音,比如“かあさん”“にいさん”“ゆうやけ”。

二是“え”段的长音,全部用"い"表示。这些都比较简单。

最麻烦的是“お”段的长音,一般用“う”表示,比如“ろうじん”“ようかん”。但是,有些个别的单词要用“お”来表示。比如“とおい”“おおい”等等,很难记,也很容易混淆。

为什么这么麻烦呢?原来日本历史上“お”段的长音有“ほ”“を”等,比如“かほり”(香り)“かを”(顔)。文部省在1986年7月1日,通过内阁告示的方式发表了统一的长音标记规则。这些古代的长音都统一为“お”,成为特例。

于是,日本的小学老师发明了一个方法,在给一年级讲解区别长音的方法时,不是讲解语法,而是让学生们记住一句话,以此来区分这些特例。

那就是“遠くの大きな氷の上を多くの狼、十ずつ通った”(とおくのおおきなこおりのうえをおおくのおおかみ、とおずつとおった),其中所有的长音都是“お”,以此来辨别一般长音(う)和特殊长音(お)的区别。



对于笔者来说,读本科和研究生时,汉字的发音、长短音、外来语以及很多生字、难字都克服了,敬体、简体,还有敬语也学会了,读书、写作等难题都解决了,字里行间的微妙语意也理解了,难涩的学术语言关也都突破了,自以为万事大吉了。

但是,没想到语言是活的,不断变化的,在日本生活,感觉到有些词汇在不断变化。其中推动这种变化的就是日本的高中生们。

她们不断创造新的表达方式。比如:前几年新出现的高中生的流行语是表示“非常”“很”的副词,竟然出现了6个档次,由新到旧的是,

①ゲロ、②鬼、③神、④ガチ、⑤マジ、⑥超。

比如说:很帅!可以说“ゲロ格好いい”“オニ格好いい”“カミ格好いい”等等,还有更厉害的,就是“やばい”,学生们聚在一起,总能听到她们感叹时不停地说“やばい!やばい!”,看见帅哥,更是“やば格好いい!”(帅死了!)估计是传说中的“被看上一眼都能怀孕”的那种超级帅哥!

另外还有一个流行语是“卍”(manji),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流行,据说可以表达任何意思,高兴时可以说“卍”,不高兴时也可以说“卍”。

如果有一个人说“マジ卍!”(非常那个!),于是就是一片“卍!”“卍!”的呼应。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只能靠气氛去猜!其实,猜,也就是俗话说的“读空气”,在日本十分重要。

唉!日语实在太难!


できる大人のモノの言い方

「共感していることが自然に伝わるあいづち」篇

1.まったくです

相手の言うことに、深い同意を表したいときに使うフレーズ。

2.お察しします

仕事やプライベートの愚痴を聞いたときのあいづち。

3.わかりますよ、その気持ちは

愚痴を聞くとき、話し手に非があると思っても、まずはこう言っておきたいフレーズ。

4.なるほど、一理ありますね

相手が何か提案してきたとき、それがつまらない案でも、すぐ否定したら相手に不快感を抱かせてしまう。採用しない場合でも「なるほど」「面白い発想ですね」と、相手の提案を肯定する言葉であいづちを打つべき。

5.それはさぞ、お困りでしたでしょう

悩みを相談されたとき、まず大事なのは相手に同調するということ。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