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喜欢当老二,不是现在,也不是战后,而是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当日本处于中华文化圈影响之下时,就曾经效仿中国。
从汉字、汉诗、汉文,到水稻种植、引水灌溉工程、寺院建筑、陶瓷和丝绸、漆器工艺等生产文化,再到佛教、儒教、道教、书籍、绘画、文房四宝,还有豆腐、黄酱、酱油、咸菜的制法,甚至包括最基本的生活用具——筷子。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又模仿欧洲。引进法国的陆军、英国的海军、德国的参谋体系和防疫体系,还有警察和行政机关、英国的邮政系统、法国的机械抽丝、灯塔、电报、铁路、医院。民法和刑法模仿法国,而宪法则引进德国的,日本从欧洲各国引进最适合自己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不断消化。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引进和消化的结果,不但战胜了大清和俄国两个大帝国,还跻身世界五强,最终达到在太平洋和美国争霸的水平。
战后,日本开始模仿美国,从汽车,到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录像机、电话。战前的财阀被解散后,日本又产生了六大财团,都是以银行为中心,包括很多著名企业。
1.三菱财团有三菱重工、银行、汽车、本田技研、麒麟啤酒、旭玻璃等。
2.三井财团有三井物产、新王子制纸、东芝、索尼、三洋、NEC、丰田汽车、三越、东丽、三井不动产等。
3.住友财团有银行、商事、松下电器、三洋电机、朝日啤酒等。
4.富士财团有日产汽车、日本钢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红、佳能、日本精工久保田农机等。
5.三和财团有日商岩井、日本电信电话(NTT)、日棉、科思摩石油、神户制钢所、夏普、日本通运、积水化学工业等。
6.劝银财团有伊藤忠商事、富士通、兼松、清水建设、川崎制铁、旭化成工业、富士电机、横滨橡胶等。
众所周知,日本善于引进后的改进。当老二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如果从基础搞研发,研发出来的技术是否能实用,是否能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很难把握。
比如日本的机器人,日本的技术曾经是世界第一,丰田汽车公司的流水线上,有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光盘制造厂,需要无尘作业,也要用机器人。
本田的机器人ASIMO可以走路,可以跑步,还可以上台阶,技术世界领先。还有骑自行车的机器人,平衡感甚至能和人媲美,还有演奏小号的机器人,但是这些机器人不知道如何实用,无法转化为商品。
日本的机器人技术虽然世界领先,但是,福岛核电厂发生事故,需要机器人进去调查时,却找不到合适的,最后只能使用美国的。原来研究来研究去都是只能当玩具的或者展览给大家看的,最实用,最卖钱的大概是机器狗AIBO。
与此相比,日本当老二时改进的东西就大不相同。当只有座机的时代,日本的生产的电话不但有各种款式,还有留言功能,可以说达到座机时代的顶峰。同样的道理,电视机,录像机,电冰箱,洗衣机等,都能超越美国,达到新的高峰。
再看日本改进中国的原创,中国历代都有著名的官窑和民窑,生产出很多精美的艺术品,但是,笔者记忆中小时候用的生活陶瓷就是粗瓷大茶碗,在小学读书时根本不知道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更没见过底部标记着“Bone China”雪白的瓷器。来到日本才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有田烧”的瓷器不但精美而且非常实用。
再说丝绸,蚕茧抽丝和编织丝绸都是中国的传统看家本领,但是,明治初期,明治政府主导下建立了富冈制丝厂,主要生产生丝,日本把生丝作为最大的出口商品与海外进行贸易,明治政府为了改善生丝的品质,提高产量以及培养技术骨干,引进了西式制丝机并且建造工厂,聘请法国技师和技工培养日本的技术女工,生丝出口到欧洲和美国,为国家赚取外汇。1897年,浙江杭州府竟然派两名留学生汪有龄和稽侃来日本,在琦玉县浦和学习养蚕技术。
再说筷子,虽然只是两根小木棍,但日本改进了很多方面。历史上日本人不吃肉,主要吃鱼,于是筷子改成了短小且尖头,中国的筷子比较粗且长,特点是夹,所以叫“夹菜”,这种筷子适用于围坐共食热菜。而日本的筷子是捏,力点更小,抓的更紧,所以叫“取菜”,这种筷子适合于分餐。日本不光在形状上对筷子进行了修改,而且增加了很多种类。
最常见的是做菜的长筷子,细分为三种。最长的用于油炸,中等的用于火锅,短的用于摆盘。
除此之外,还有两头尖的“利休筷”和“柳筷”,一般用于过年时的家宴或者结婚典礼的宴会等喜庆场合;专用于吃日式点心的“黑文字”筷子;还有专用于摆盘的筷子,这种筷子头很尖,能准确地摆菜。
当然,不能忘记的是一次性的方便筷子。这种一次性的筷子应该说是对于餐饮业的一次革命,这种筷子减少了传染病菌的隐患。
现在,在生活中常见的还有小孩子用的筷子,这种筷子上有手指套,可以训练小孩子正确使用筷子。
日本人非常重视拿筷子的姿势,认为拿筷子的姿势不正确是家庭教育不好。因此,一般的家庭,母亲从小就不断纠正孩子拿筷子的姿势。
筷子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每天吃饭时,日本人要双手合十,口中说道:“我要开动了”。这是一种感谢恩赐人们食物的神和大自然,因为食物可以使人们的生命得以继续延续与生存。这时候,很多人用双手的拇指按住筷子,在胸前合掌,这个动作也包括感谢筷子。
当祭祀死者时,人们会将筷子插在盛在碗里的米饭上。筷子在人与逝者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日本人失去亲人时,亲属们会用筷子夹住骨灰相互传递,放入骨灰,这时筷子也在人与逝者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样使用筷子,日本人和中国人有很多不同,比如几个人围坐在圆桌吃饭时,当在大盘里取菜时,日本人将筷子反过来,用另外一端在盘中夹菜,这也是日本宴会用的筷子两头尖的原因。中国人一般认为另一端不卫生,而日本人则认为自己用的这一端夹菜会使人感到不卫生。
另外,使用筷子时,忌讳吃饭时舔筷子,或者用筷子插上食物;还有用筷子拉近小盘子;拿着筷子在盘子上晃来晃去,犹豫不决;吃饭时将筷子架在碗上也属于缺乏教养的行为。
筷子的种类很多,在生活中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日本有筷子专卖店。在这类专卖店里可以找到各种用途的筷子,有油漆的彩色筷子,木纹精美的木筷,厨师用的专业筷子,还有婚宴用的喜庆筷子。但是,日本比较多见的是木筷和竹筷,比较少见的是韩国的金属筷子和中国的象牙筷子。
筷子是日本改进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事例,有保留,更多的是改进,这就是日本的“拿来主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