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事】日本人是怎么过春分的?
时间:1647788400000
作者:司平(图/文)

今天是日本2022年的春分日。中国在昨天,一日之差,是因为今年的春分点在北京时间约23:30,东京时间次日0:30的缘故。

日本人爱节气,对春分、秋分两日尤甚。1948年起,政府将3月20日或21日的春分日,9月22日或23日的秋分日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若这一天正好在双休日,就挪到次周周一,总之一定要你休息。由国立天文台按照严格的节气点,每年调整休假时间的“公假”,在日本仅有这两种,在世界也是罕见,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那么,日本人是怎么过春分的?


日本春分做什么

春分日与秋分日,昼夜几乎等长,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董仲舒作《春秋繁露》,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日本人也认为这两天最能交通阴阳两界,古时皇室就有春秋两季的皇灵祭,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作为法定节假日在大众社会固定下来后,春分与秋分成为寺院与民间祭拜祖先的日子。春分秋分前后的一周合称为“彼岸”:若春分在21日,则18日“入彼岸”,24日“出彼岸”。日本寺院在此一周内行“彼岸会”法事,百姓借此机会举家前往已故亲友墓前参拜,除草洒水,去除污秽,表达养育和陪伴的感谢之情。

如像今年一样,春分连上双休日,就是“三连休”,本是踏青的好时候。昨日又逢大多都道府县解除“蔓延防止”措施,尽管多少令人担心,日本地方电视台仍纷纷做出报导,记录他们的城市如何在这一特殊时期迎来大批游客,从过去两年的停滞中逐渐恢复生机。


日本春分吃什么

春分时节的和食并不少,酸甜的八朔柑,清爽的真鲷茶泡饭,汆烫过去了毒性的笔头菜,裹了盐渍樱树叶的樱饼等。最经典的点心还要属“牡丹饼”(ぼたもち):赤小豆加糖煮熟压成泥,包入糯米或粳米滚成青团大小的丸子,色紫红,似牡丹,故得名。日本人春分食小豆饼,一来愿五谷丰登,二来也为讨个彩头,驱鬼辟邪,祛病防灾。

中国南方古来自有小豆驱疫辟瘟之说。前梁时期《荆楚岁时记》记赤豆粥可“禳疫”;隋代学者杜公瞻作注称“疫鬼畏赤小豆”。日本如今不仅吃红豆,也拿它做法。一些神社寺院至今有传统,立春前一日傍晚撒豆驱邪,喊“鬼出去,福进来”,佑整年平安。

到了秋分时节,同样的赤小豆饼摇身一变,改叫作了“萩饼”(おはぎ)。“萩”在日本指胡枝子花,一种落叶灌木,开蝴蝶状的紫红小花,九月最盛,是名副其实的仲秋之花。古时的日本人甚爱胡枝子的强韧与烂漫,奉为“秋之七草”之首。在《万叶集》时代,胡枝子是出镜率最高的花类风物,远超由汉典舶来,深受当时文人雅士所爱的梅花。至于樱花?那不过是日本花鸟风月史中的“后起之秀”罢了。


日本的“春分三候”与“樱花日”

中国历法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365天分为二十四节气,每节气三候,共七十二候。据说这一思想在《吕氏春秋》中已现雏形,最系统的出自则是公元200余年的《逸周书·时训解》。

中国最常见的七十二候版本根据黄河流域的自然现象总结而成,以指导农事;日本则在江户时期,由天文历法学家涩川春海依照京都周围的风土进行本土化,制成“本朝七十二候”。

中国的春分,初候“玄鸟至”,燕从南方来;二候“雷乃发声”,时可闻天际远雷阵阵;末候“始电”,春光乍泄,雨疏风骤。日本春分初候“雀始巢”,次候“樱始开”,末候“雷乃发声”。1992年起,日本樱花协会将每年3月27日定为“樱花日”。这个日子既与日本七十二候“樱始开”时间基本吻合,日语“花开”(咲く)一词也双关了“三九二十七”中“三九”的发音,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字游戏。

今年是樱花在疫情中开放的第三年。日本正在倒春寒,关西已可见零星几颗早开的小树,大规模开放还要等上几日。虽已“解禁”,不少朋友对是否要去凑热闹仍感到犹豫。事实上,赏樱实在不必人多。像过去两年那样,约好友一人,寻一棵僻静的野树,席地而坐,小酌两杯,互诉衷肠,也不算辜负韶光。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