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二:中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不到认可
时间:1459876746000 来源:东方新报

许多中医药专家认为,中医药要抓住当前面临的重大机遇,需要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原秘书长陈士奎表示,现代医学中没有传统中医的文化和概念,因此,中药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得不到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需要更多对中医和西医都有研究的人才,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研究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医药标准。”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刘清泉对此表示认可,他说,“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对整体的调理非常强;西医则在细节处理方面非常到位,培养将中医的‘道’与西医精专的技术有机融合的人才,将会推进整个世界医学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医的理论与现代科技、现代医学有机融合。”

德国莱比锡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赵俊萍赵俊萍指出,中国还应该培养专业的中药经销贸易人才。“目前行业内流行的模式是以行业经验代替学历,虽然一般情况下也有效,但在处理比较棘手的问题时就会遇到困难。”她指出,专业的中药贸易人才需要做到医药结合,对药物的性质和使用方法都要有较深入的研究。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表示,中药在海外的营销渠道匮乏也是推广中药遇到的阻碍之一,“以目前的条件,即使中药通过药品注册,要在海外开拓开营销渠道,也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原因在于中国大部分从事中药海外贸易的企业或营销商缺乏对于海外营销渠道的认识。”于志斌补充,目前在海外相对比较成功的两大中药企业是天士力和同仁堂,“从他们的经验看,中药企业拓展营销渠道,必须与当地的机构合作。”

北京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丁永玲介绍,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要让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为海外消费者所认知并非易事,除适应当地的市场需求外,还必须要实现中药本土化的对接。

于志斌指出,通过共同研究的方式将中药推广到海外市场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目前,神威药业集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联合研发的治疗血管性老年痴呆的创新组分中药塞络通胶囊三期临床试验在澳大利亚正式启动;振东集团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在美国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中心成立科研办公室,通过这一平台将各种技术引入国内,将药品、保健品、中药饮片打入国际。此外,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了振东中-澳分子医药研究中心,采用“国际化校企联合”模式组建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国际化研究机构。

    “合作开发的药物更容易进入当地市场,中国以后应更重视与海外在药物研究上的合作。”于志斌最后说。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