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朝鲜传入日本
时间:1459876746000 来源:东方新报

日本的汉方医学其实就是日本化的中医学,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同源异流、同根异枝。日本传统医学起源于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汉朝时编辑成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记录了传统的中医理论。

关于中日医学交流,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约在公元414年,当时日本列岛还处于古坟时代,国家的雏形刚刚形成。一次天皇病了,四处寻找医生看病,但始终未能治愈。后来,一个朝鲜医生金武出现了,金武来到宫中,药到病除,治好了天皇的病。天皇大喜,经询问,才知金武曾到过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在中国学到了中医知识。日本这才知道在遥远的大陆,还有着这一神奇的医学,于是开始派人去学,中医也正式开始在日本列岛登场亮相。

此后,中日医学交往见诸史册。公元552年,梁元帝萧绎赐给日本《针经》一套。公元562年,知聪携《明堂图》及医药书籍164卷到日本,开始了中日医学的直接交流。

隋唐之际,中日两国医学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公元608年,日本推古天皇派遣药师惠日、留学生倭汉直福因等赴中国学医,他们于628年学成回国,带回大量隋唐医书。此后随着鉴真大师东渡抵日,盛唐时期的大量医药著作源源不断地传入日本。

据统计,仅宇多天皇宽平三年(891)时藤原佐世奉敕登记日本图书,撰成《日本国见在书目》,书中就收载有医书166部,计1107卷。其中如徐文伯的《杂药方》、僧深的《方集》、葛洪的《肘后方》、胡洽的《胡洽方》、鉴真的《鉴上秘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等都成为了日本医学界的至宝。

    除了上述医书外,还有诸如《诸病源侯论》、《千金方》等也在当时传入日本。这些书籍中还包括了不少后来在中国散失的医书,如《新修本草》、《小品方》(今存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集验方》等,随着隋唐、宋代医学及医药著作大量传入,中医逐渐成为日本医学的主流。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