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访华与小平访日的效应
时间:1577206073000

“40年来,日中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规,而且发展越来越好,我相信两国关系会越来越好。”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12月7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新时代中日关系现状与未来”演讲时表示,日中关系将进入新时代。

当日,”构建新时代中日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日经济技术合作轨迹与成果“图片展在清华大学开幕,福田康夫参观展览后感慨:“日中两国在40年前就开启了合作关系,通过展览可以看到过去40年两国的合作成果,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

1978年8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缔结。同年10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问日本,与福田康夫的父亲、时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批准书互换仪式上亲切握手。当时42岁的福田康夫担任父亲的秘书,亲身经历了这一关键的历史时刻。

时至今日,福田康夫依然清晰地记得1978年邓小平访日的情景,他回忆,“当时双方领导人都为《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欢欣鼓舞,当时他们的满面笑容让我终身难忘。这是我父亲多年的夙愿,终于能够梦想成真。在此之前,两国外交关系虽然恢复了,但日中之间仅仅建立了一个吊桥,通过《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使得这座桥变成了铁桥,一座坚固的桥梁。”

他回忆,当时中日首脑会谈以后,邓小平在日本进行了多方视察,参观了千叶县的一家现代化炼钢厂,这在当时是日本最先进的炼钢厂。进入大门后,邓小平问今天是不是放假?因为这家工厂自动化程度很高,看不到工人,他还以为工人们都休息了。陪同人员说,这是日本最先进的工厂,尽可能不用人工,而是用机器来工作。邓小平当时便提出也想在中国打造一个这样的工厂,后来,在日本的协助下,中国建立了上海宝钢。“如今,日中两国的钢铁工业已出现巨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粗钢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那次访问,邓小平还到大阪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参观期间,邓小平对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提出到中国投资的邀请。”福田康夫回忆,当时有质疑声认为,日本不能帮助中国,否则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会输给中国。但是,松下幸之助欣然答应了。1979年,松下电器便在中国开展了业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此后,福田赳夫、大平正芳两届内阁都致力于进一步拓展日中经贸关系。1979年,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在与邓小平会谈时表示,日本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邓小平访日具有决定性作用,日本启动了对华经济合作,并且朝着好的方向一直走到了今天。”福田康夫说。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