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日中技术合作项目在中国的拓荒者、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国事务所首任所长八岛继男向记者讲述了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的往事及未来愿景。
八岛继男1934年生于中国沈阳,1945年随父亲回到日本,后就读于东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至1987年担任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国事务所的首任所长,此后一直从事中日环保交流工作。现任日本国际善邻协会理事、中日友好环保中心顾问等社会职务。
赴华上任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大平正芳、中曾根康弘、竹下登3位日本时任首相先后访华,开始了中日关系史上的“蜜月期”。
1979年12月,大平正芳首相访华时宣布,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和技术合作,ODA项目开启。
JICA是ODA项目的实施机构。1982年,精通中文的八岛继男受JICA总部委派从东京来到北京,出任JICA中国事务所首任所长,着手筹备开展中日技术合作。
其实,早在日本对华ODA合作的预热阶段,八岛继男就先后3次随日本政府代表团访华,也在东京多次接待中国官方的访日代表团。
八岛继男对中国并没有陌生感,“当时中国经贸委、国家科委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与支持,使得我在中国的工作顺利进行。 ”八岛继男说,在他任期内,日本对华ODA刚开始不久,日中双方人员还处在“磨合期”,他经常充当斡旋者,化解矛盾,促使合作推进。
八岛继男依然记得1982年北京的样子:没有高楼大厦,连汽车几乎都没有,郊区是大片农田。“而现在变化太大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让全世界为之惊叹。发展速度远超日本。”
积极推动项目落地
多年来,八岛继男的足迹几乎遍及全中国,到1992年退休时,他负责了超过20个对华ODA项目,并负责实施了20多项开发调查,其中不少成为后来日元贷款重点项目的决策依据。
中日友好医院是八岛继男任期内日本对华ODA中实施最早、金额最大、项目影响最广泛也最具代表性的无偿援助重点项目。建设期间,八岛继男既要协调日方意见,还要协调中国国家科委和卫生部的意见,后来还争取到一项5亿日元的计划外“小循环设备”项目。
中日青年交流中心是中曾根康弘内阁时期实施所谓项目,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二十一世纪饭店),内设的网球场、游泳馆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非常现代化、国际化。20多年来,这里举行过许多交流活动,促进了日中两国民心相通。
竹下登内阁时期实施了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和敦煌石窟文化保护展览中心,以及在北京、陕西等省市植树绿化,助推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
1987年5月,八岛继男结束了在中国事务所的任期回到日本后,他先在JICA研修事业部出任副部长,1990年又出任JICA大阪培训中心所长。离任之前,他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就实施“青年邀请计划”达成一致意见。在负责研修期间,促成了“中国农村培训”、“技术贸易培训”及在北九州国际中心开展的“日语培训”等重点项目,为中方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业务骨干。
即使在退休后,八岛继男依然主动帮中国寻找日方合作伙伴,最终促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如“中国道路交通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合作项目”、“工厂现代化技术改造项目”开发调查、中日技术合作“上海现代模具技术培训中心”等。
为了表彰八岛继男对中国的贡献,1992年,中国向他颁发了最高等级奖项之一的首届“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994年八岛继男又被中国政府授予外国专家最高荣誉奖“友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