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学习日本的技术和经验,日本也需要学习中国的市场规律和规则。日中在养老领域的合作空间在于:中国有非常大的市场,目前最大的问题不在需求侧,而在供给侧的结构性短缺。”3年前,张勖因为一个项目经历而接触到养老产业,发现中国养老行业服务水平较低、服务产品多样性不足,继而开始关注养老产业。
日中养老合作优势互补
作为北京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张勖分析日中两国老龄人口的变化曲线后发现,中国与日本的老龄化过程非常相似,只是比日本晚25至30年。“中国从开始遇到老龄化问题开始,就在研究日本老龄化问题和处理对策。日本养老产业对中国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张勖认为,可以具体到多个方面。
首先,日本政府的老龄化政策,尤其从2000年开始实施介护保险开始,日本养老服务业获得很大发展。
其次,日本养老服务和管理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得益于日本的介护教育和职业技能体系。
再次,日本对养老服务的理念和认识突出“自立支援”理念,全社会都鼓励老人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并保持与社会的连接。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老了要享清福。“中国现在提倡‘积极老龄化’,这方面的政策和宣传要不断落实,真正让全社会认可这个理念才好”。
此外,日本养老服务的细分化和服务内容的多样化,以及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链的完整程度,均值得中国借鉴。比如日本养老产业涉及到专门的建筑开发、设计、建筑材料、仪器设备、家具用品、老年辅具、娱乐产品、护理服务用具、管理系统、专业培训和咨询等诸多领域。
日本的养老设施发展起步较早,至今已形成了成熟、完善、连锁化的运作体系。在养老设计上一直以功能合理、适老化的细节、空间亲切宜人、富含情趣著称。中国养老企业泰康之家,就曾在这方面与日本有过合作,邀请日本第四代建筑师的领军人物、2020年东京奥运主场馆设计者隈研吾先生,做为泰康之家旗下两个养老社区——楚园活力中心和大清谷两个项目的主设计师。
中国养老行业尚没有分工专业的机构为老龄人提供服务,市场的空缺已让不少日中企业看到机会。张勖任职的公司主要在中国开展养老咨询、培训和人才交流等业务,是日本养老企业创新会在华业务独家授权代理机构。
“日本最擅长的是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中国不缺硬件但机构运营和服务等软件都还跟不上,而这部分日本是有着丰富的经验。”日本美邸养老服务株式会社董事、海外事业统括部部长王雨薇,从2011年开始就作为顾问参与日本美邸的海外业务。她认为,由于国情不同,老人的生活方式、习惯、价值观不同,以及提供服务的护理人员的背景能力也不同,日本的管理体制、运营方式、培训方式等都无法直接拿到中国用,“必须要根据中国(甚至于每个区域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去调整,必须要做到能落地才行。”
日中养老合作空间广阔
日中在养老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
1979年,作为日本政府对外援助的一部分,通过日中政府间技术合作,日本就曾派专业的医疗专家去中国指导,包括老年病和预防老化方面的专家。
从国家层面,中国在养老政策制定上,与日本进行了大量交流和学习,中国官员多次去日本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社会层面,中国企业与日本学校和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引入日本技术。
2016年,中国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外资进入。2018年,日中两国将养老产业列为4个主要合作领域之一。同年,中国发改委和日本经济产业省在北京共同主办《中日养老服务业合作论坛》,会议为双方产业界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也促成了两国养老企业多项具体合作。
2019年9月26日,第二届论坛在东京举办。张勖合作的日本株式会社创心会参与了这两次活动,“很多中国企业对我们的服务表示出很大兴趣,有一些机构也在与我们进行深入的合作探讨。”在今年的第二届论坛期间,一支中国考察团赴日本创心会总部参观交流,“相信接下来这种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模式将很快在中国落地实施。”
日本方面,在政府层面,通过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组织日本的养老企业,在中国各地参加日中养老交流会,并在一些中国的养老展上为日本企业承租展位,鼓励日本企业来中国开展业务和宣传活动。2019年,这样的交流活动有10余次,张勖合作的日本创新会也通过这样的活动,认识了大量的中国企业、学校和机构。“有些未来可能成为合作伙伴,同时这样交流也是宣传日本养老理念的很好形式。”
共拓养老市场愿景可期
日中在养老领域合作的一个关键词是“第三方市场”。
日本养老业有着经验丰富、服务体系完善的优势,却也面临员工短缺问题,有意愿同其他市场进行人才交流,对外输出服务体系。
张勖认为,日本养老企业想开拓海外市场存在一定困难。首先是国际化的经营人才。多数日本养老企业专注于服务,而缺少国际化业务拓展的专业人才,会遇到语言、市场信息获取、商业战略、市场推广、业务实施等多方面的困难。
第二,日本的养老服务基于介护保险制度,海外市场不具备这样的支付体系,如何能将服务与当地市场很好融合,是国际业务开拓遇到的最大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日本企业跳出固有思路,而中国人往往更能够灵活处理。
第三,资金困难,开拓海外需要资金支持,而养老是微利行业,出于自身经营状况和风险考虑,日本企业往往不能投入太多资金。
因此,张勖认为,如果希望开拓海外市场,日本企业最好选择有能力的中国企业合作,帮助解决上述问题。
“日中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可能是东南亚市场。”张勖判断。他关注到,近年,作为低价高品质养老目的地,东南亚开始吸引欧美发达国家的关注,未来同样有可能作为中国富裕群体养老目的地。“如果将这部分中国需求作为海外业务开发的目标,中国企业作为日本养老产业合作伙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日中双方可以将在中国成功的合作经验和培养出的业务能力,复制到那些地区市场。”